行业资讯 分类
奇耻大辱!“不含中国成分”成国外进口食品的安全标准?该反半岛电子省了

  半岛电子2007年,美国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宠物食品危机,数百个品牌和数千万只宠物受到了影响。事件的罪魁祸首是一种来自中国的小麦蛋白胶,这种原料被用于制作宠物食品,但其中却掺入了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

  美国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迅速展开了调查和处罚。经过追溯,发现这些受污染的宠物食品中的小麦蛋白胶都来自于中国的两家公司,分别是徐州安亚化工有限公司和滕州福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至此之后,美国一系列宠物食品包装上就出现了“nothing from China”的字样,意思是不含中国成分。而The Honest Kitchen这一宠物品牌,更是将这一标识作为了产品最大的卖点。

  无独有偶,澳洲最大的婴幼儿食品生产商之一——贝拉米,在他的新品“果泥”当中,也出现了“不含中国成分”的标示。

  而贝拉米公司更是直接回怼道,这句话是专门为中国消费者而设的,旨在让他们放心购买,因为中国的父母们普遍对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很担心!

  除此之外,一个叫做“nothing from China”的网站也在印度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它的名字就是宣示它不销售任何中国货。

  它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购物天堂,让世界各国的人民团结一致,共同中国商品!

  它在网站上用动人的语言来吸引消费者,在中国之外寻找贸易机会,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从可靠的合作伙伴而非中国购买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它还相信,即使没有中国参与,世界各地的制造商也能向其他国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然而,这种网站也遭到了一些消费者和网友的嘲讽和反驳,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愚昧和无知的行为。有人说,“你们真觉得可以取代中国吗?你们自己国家的需求都解决不了。”有人说,“你们用的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made in china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在侮辱中国”

  虽然在网络上以“不含中国成分”为话题的骂战一片,但却也引起了国人的反思:

  中国食品安全是否真的如此不堪,真的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反面教材?如果被以美国、印度为首的国家泼了脏水,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近些年,中国食品安全虽然得到很大改善,但暴雷的频率依然不小,让许多民众感到忧心。

  最知名的莫过于2008年惨绝人寰的三鹿奶粉事件,让无数的婴幼儿饱受三聚氰胺的摧残

  最近的则有2021年,山东省“养羊大县”添加瘦肉精事件,导致数千头羊被查扣。

  同年,安纽希婴儿配方奶粉也被检测出含有超过标准的铝元素,这种金属元素会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和骨骼发育造成严重的损害。

  2021年,“土坑酸菜”事件,导致一些网红酸菜品牌被曝光其生产条件恶劣,如使用污染水源、添加色素等。

  2021年,保健蜂蜜原是糖稀事件,导致一些标榜有益健康的蜂蜜产品被曝光其掺假造假,如使用高果糖玉米浆、添加香精等。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疑给中国的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也让很多消费者对国内的食品质量失去了信心。有些人甚至开始担心,自己吃的东西是不是都有问题?自己的身体是不是都被毒害了?

  对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承认,中国的食品安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面对和解决。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些个别的事件而否定中国的整体食品安全水平。

  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和食品大国,不仅养活了自己的十几亿人口,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美味和营养的食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业和食品产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我国食品产业面积巨大,自然会出现参差不齐的品质问题。这种情况放在哪里都是难以避免的。

  而且,在食品安全领域有一则“地狱笑话”,那就是“只要不检测,就不会爆出安全问题”、“不干不净,吃了不病”。近年来我国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反而是相关监管部门正在一步步加强监督、惩罚力度的结果。

  而一些国外消费者,由于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缺乏了解或信任,或者受到了一些负面的报道或舆论的影响,而对中国的农产品和食品持有怀疑或拒绝的态度。

  他们认为中国的农产品和食品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激素等,或者可能掺假造假,如使用劣质原料、添加色素等。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本地或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和食品,认为这样更安全和放心。

  这种消费者的需求,促使了一些食品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了吸引和留住这部分消费者,而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注“不含中国成分”或者“非中国制造”的字样。

  所以国外这种做法,倒也不一定是出于对中国的侮辱或歧视,而可能是出于对自己市场和消费者的考虑。这种考虑,并不代表了所有外国消费者的观点和选择,也不代表了外国对中国的态度和立场。

  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这样的事实让人感到愤怒,对于不公正的偏见,中国当然也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用事实有力地反驳回去。

  那么,我们如何消除外国对中国食品的“偏见”,同时也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呢?

  首先,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更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其次,要鼓励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增强农民对科技创新和食品安全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如果有好的食品厂商,我们更要大力支持,以使其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培育出更多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食品品牌。

  如此一来,才能让更多国外消费者了解和认识我国食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

Copyright © 2012-2023 半岛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06915号-2